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活态遗产,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在数字时代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古老医学体系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正在催生“智能中医”新模式。这种“传统智慧+现代科技”的双螺旋发展模式,不仅为中医药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更让世界看到了东方医学在精准医疗时代的独特价值。在这期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智慧中医人,他们在中医药和AI技术结合上做出了贡献。

戴东云,男,1957年11月5日生于医学世家,戴氏医学第三代传人,四川省三台县人,被世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院认定、教授(证号:CN62l 4l 5711)、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证号:SJ B0611)、自然医学科学院院士(证号:SJK0838)执业医师、药师、中华中医学会会员。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中西医结合外科医师,毕业于内蒙古医药专修学院中医专业、川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

2017年1月被授予全国名中医、国际金杯奖。个人资料入编《世界名人录》《中国共产党名人大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第六届中国名医风采》、《世界专家人才名典》《第十二届科学家论坛》。

2019年11月荣幸出席了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的笫十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2021年个人资料入编《国医年鉴》。

2022年担任名人名家百科智库中医药行业首席专家。

2023年荣获得中医非遗传承导师荣誉称号。

自幼得到了三台县名中医祖父戴平安先师的指点,熟记医门总诀、药性、汤头。1974~1977年在父亲身边学习中西医。父亲戴凤仪1958年华西医大本科毕业,曾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外三科、绵阳市肿瘤医院工作,外科主任医师。跟随父亲见习期间,熟读《家传医书》《医学辑要》《伤寒六经证法》《医学三部曲》等并临床实践3年。

1984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外科、痔痿科、中骨科、门诊手术室进修学习,得到了四川省人民医院老专家何体乾、余明滔、冯文新、杜琼书、陈梦云、陈兆祥、雷辉先、薛兆满、曹文安等教授的精心指教,使中医外科、门诊小手术的操作技巧得到了高水准的专业指导。1990年参加来自全国18个省市在青岛举办的全国肛肠医师提高班,受教于全国著名肛肠专家张东铭、史兆岐、张友生、张友奎等,教授亲自授课和临床操作示范,受益巨大。

特别是30多年来在父亲、师父、教授身边耳提面命,从医院管理、重危患者的抢救、门诊手术的操作规程多方面得到真传。40多年来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小外科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继承家传医书《医门辑要》《伤寒六经证法》的同时,又对家传炼丹、熬膏术和秘方“拔毒散”“松柏油”自制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治疗了不少顽疮、慢性溃疡、烧烫伤及个别皮肤癌,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痔痿中西医疗法中,弘扬中医(枯痔、注射)的优点,根据痔的分型、分期,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外科疮症方面采用中医“膏丹丸散”外用优势加西医外科手术的优点,并把病程分为三期:(1)脓未成期,以消为贵,用拔毒散外敷,内服清热解毒剂。(2)脓已成期,采用西医外科手术切开引流。(3)脓溃后期,采用“绿水丹”或“红升丹”等提脓生肌。

在骨科方面,小型骨折早期采用中医小夹板对位固定5~10天,待局部肿胀消退采用石膏夹板固定,取其各自之长有机巧妙结合,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膏丹丸散在外科的临床应用”“探索伤寒经方运用的关键点”参加学术交流获得好评。戴东云曾获绵阳市“血防”、“四病”先进个人、标兵及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焕发新生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中医药文化的复兴。通过智慧中医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期待中医药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