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最北端吃饭太贵了

加拿大是世界第五大农业出口国,他们将自产的菜籽油、豆类、小麦和枫糖浆送往全球各地。然而尽管农产资源丰富,但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却面临着挨饿的危险:根据加拿大粮食银行 公布的 加拿大饥饿状况年度报告 显示,加拿大人对当地食物储备的利用量正在猛增;自2008年以来,以每年25%的增长率持续攀升。虽然该国经济已从全球经济衰退中基本恢复,然而作为 G8 成员国的加拿大粮食严重不稳定的现象一直存在 —— 2012年,400万加拿大人(其中还包括超过一百万的儿童),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粮食匮乏状况。
这份饥饿状况报告,在加拿大媒体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当地报纸都做出了回应。但对于加拿大最北部的因纽特人来说,粮食短缺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努勒维特地区面积不小,人口不多,地处偏僻,与格陵兰岛一湾之隔。几十年来,这里的居民一直食不果腹。偏远地区粮食的价格比天高,努勒维特一个家庭在粮食上的花费,要比身处南部的加拿大人平均花费高出两倍。2014年,两磅鸡肉的均价是16美元,5.5磅的面粉是13美元,芹菜的价格比加拿大其他地区高出287%,糖价高出192%。
丽思·帕帕特斯(Leesee Papatsie)是五个孩子的母亲,他们住在努勒维特的首府城市伊魁特市(人口6669),她对记者表示:“这里很多人生活得都很困难,不是每天,而是每一顿都成问题。”
帕帕特斯是 “喂养我家” 的创始人,这个 Facebook 小组创立于2012年,呼吁大众关注努勒维特28个社区天价次品粮的问题。她说,这个小组已有两万余人,其中很多母亲连自己都养活不起,更别提她们的孩子了。
在努勒维特,有七成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有粮食短缺问题。这组数据吸引了布莱恩·金斯顿(Brian Kingston)的注意,他是2013年《努勒维特饥饿状况:为社区健康提供当地食品》报告的作者。“看了这组数据才知道,问题是如此紧迫,必须引起公众关注,” 金斯顿这样说道。
他解释说,当地因纽特人社区中的饥饿现象起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剧烈的文化转型时期。对此他曾参与发表过一篇报道,名为《冷战让加拿大南部及美国北部为主权问题转为防御模式》。其中谈到,受新工作机会的吸引,许多因纽特人放弃了传统的游牧、狩猎、打渔的生活,一改随驯鹿、海豹和独角鲸迁徙的生活状态,居住地也越来越靠近远程预警(DEW)站点 ——当年在北极圈争夺战中,这里曾是美加两国为了防御苏联轰炸机而设立的。
金斯顿说:“在很短的时间内,因纽特人改变了一直以来以打猎为生,群居生活的动物迁徙式生活状态,转而居住于永久性固定的社区之中,这就使得他们的传统饮食结构,变成从商店购买来的食物。而买来的吃食多高盐,高糖,高脂肪,很不健康。” 他和同事发现,停止打猎生活所带来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些不再打猎为生的家庭中,75%存在着食物短缺的问题。
努勒维特进口食材价格离谱,而且缺乏营养,金斯顿和他的团队建议居民在饮食中多添加当地食材。很多家庭都对这个想法很感兴趣,帕帕特斯说,这是因为很多家庭对这些产品不怎么熟悉,因纽特人也从未将其作为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她解释说:“我们都不习惯吃水果和蔬菜,因为这些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才不过五十年。现如今,不再打猎的人们很愿意重拾旧业,也很愿意吃当地的食材。” 但是她也指出,打猎的花费一点都不小:一套全季的装备,包括雪地车、沙地车、小船,再加上武器,就超过了五万五千美金。
她告诉我们,现在政府已经开始介入解决粮食问题,但力度还远远不够。2011年实施的 北部营养计划 备受争议。该项计划资助了一些报名参与其中的粮店,这些商店本应向消费者发放粮食存货,但帕帕斯特说他们并没有这样做:“如果政府真想帮忙,他们总能想出办法;但他们关心的只有土地,还有所谓的人民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