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博扬·斯拉特(Boyan Slat)并不是你熟悉的那种科学小天才。准确地说,他的成功离不开坚定的决心,以及一次次失败和尝试。当他回顾早期制作的不成熟模型时,甚至会感到不好意思。

“但这就是科学,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 他说。他发起的“清理海洋计划”(Ocean Cleanup Project),用众筹的方式集得了两百万美金。“有了这些钱,我们可以让理论变为现实。” 就这样,斯拉特距离他最初的 “无塑料海洋” 梦想又近了一步。

海洋破烂王:19岁少年的海洋垃圾回收器

博扬·斯拉特在一个塑料垃圾堆旁,摄影/曼纽尔·弗洛德(Manuel Freudt)

塑料是这个消费至上的社会留下的残渣。一只塑料购物袋需要近20年才能完全降解,一只塑料瓶则需450年。由于造价低廉、使用范围广,每年塑料产量达两亿多吨;而它的原料,则是日益短缺的石油。

塑料如云一般覆盖在大海之上,数量庞大以致形成一座座小岛。据估计海洋中有一亿五千吨塑料,仅北太平洋的垃圾带就有10万吨。也就是说,塑料是七成海洋污染的元凶。

斯拉特是在希腊潜水时意识到这一问题严重性的,当年他才17岁。从那时起,这个荷兰少年便尝试发明出一种能收集海洋垃圾的工具。如今,他率领着一支由科学家、学生和环保支持者等一百人组成的队伍。由于近期的集资活动获得成功,斯拉特的工作量变得更大了;他表示,下一步他要造出更高级的垃圾收集器,三到五年内争取投入污染水域使用。

“我们很难停下来,因为清理海洋垃圾的工作容不得你松懈,” 斯拉特如是说。他工作室里回完一连串的电话和邮件,间或在众筹 APP 上查看捐款数目,那时他已筹得两百万美金。“德国是我们的第二大捐赠国,” 闲暇时他告诉我们。“没有互联网,就不会有这个项目。”

和以往的海洋清理项目不同,斯拉特想将洋流化作起重机,高效地将垃圾收入一个 V 型装置中,这样垃圾可以被大批量地收集并运至陆地。同时斯拉特还补充说,长达100公里的拦网将会是海洋中最大的人工装置。

这项计划的花费将十分高昂,但斯拉特称其成本会比传统的人工收集垃圾活动低33倍。

海洋破烂王:19岁少年的海洋垃圾回收器

图片由“清理海洋计划” 提供。

但不是每个人都支持他。5Gyres 项目成员史蒂夫·威尔逊(Stiv Wilson)就认为斯拉特的计划终将失败,认为这一切都只是幻想。作为回应,斯拉特公布了一项可行性调查报告,论证在拦网存在情况下,海洋生物将不会受到影响。

在《南德意志报》最近发布的刊文中称,德国科学家也认为 “清理海洋” 计划弊大于利。他们认为,洋流能产生的动力未被正确预估,斯拉特的计划可能会被拦网上生长的微生物影响到。

海洋破烂王:19岁少年的海洋垃圾回收器

图片由“清理海洋计划” 提供。

斯拉特很感谢科学界能批评他的观点,也表示将继续就可行性进行调研:“我们想做的未曾实现,我们尚面临着不确定因素。”

海洋破烂王:19岁少年的海洋垃圾回收器

斯拉特测试仪器。图片由“清理海洋计划” 提供。

说到底,打捞垃圾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终极目标是停止,彻底地停止,停止向海洋中排放垃圾。毕竟垃圾打捞到陆地上之后,还是需动用巨大人力物力才能回收再利用。

斯拉特的计划究竟会一帆风顺,还是胎死腹中,尚不得而知。不过至少现在看起来,他是在全身心地投入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