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为期3天的中国西部冰雪旅游节暨第十届中国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冬博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现场签约额、成交额总计约45亿元。经过十年磨砺,冬博会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成为促进中国西部旅游发展与贸易交流的品牌展会。

冷空气挡不住冬博人气旺

本届冬博会吸引了众多关注目光,还吸引了来自世界1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旅游管理机构、旅游协会、旅游企业参会。据统计本届冬博会共吸引了1000多家企业参会,其中国外参会企业达132家。

本届冬博会现场签约额、成交额总计约45亿元。签约项目涉及旅游产业合作、旅游景区深度开发、互送游客、包机旅游、智慧旅游等,既包括哈萨克斯坦企业家协会、塔吉克斯坦旅游发展协会、塔吉克斯坦国家航空公司、巴基斯坦冉岩航空公司等国外旅游部门、企业,也包括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新疆销售公司、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浙江日发(控股)集团等区内外大企业;既有中哈旅游产业合作协议,中、俄、哈、蒙四国六方签署环阿尔泰山国际旅游合作框架协议等跨国旅游合作协议,也有河南中原铁道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昌吉天山天池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签署的新疆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等国内旅游合作协议。随着这些项目的签署和实施,必将有力地促进新疆旅游与国内外旅游界深度交流,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冬博会期间,乌鲁木齐市遭遇了连续大雾天气,即使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冬博会仍迎来的32万人次的观众。据了解,原来是那些接地气、受人们欢迎的惠民让利行动吸引着民众。在冬博会会场里,排长队现象比比皆是。许多旅游企业纷纷采取让利措施,发放冰雪游体验卡、各种优惠券、年票、代金券等。让参会者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让利。乌鲁木齐市旅游局3天共发放了3000张冰雪游体验卡。而获得本届冬博会最佳让利一等奖的新疆旅游产业联盟拿出百万元进行让利。据统计,本届冬博会上惠民让利的总额近2亿元。

十年冬博会铸成旅游品牌

历经十年发展,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已经成长为一张兼具实力与美誉的靓丽名片,一个由政府搭台、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国际化平台已形成,一个更节俭、更接地气、更受百姓欢迎的旅游展会已跃然眼前。冬博会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西部旅游发展与贸易交流的品牌展会。

十年冬博会硕果累累,为推动新疆冬季旅游功不可没。冬博会现场成交额从首届的2.28亿元,攀升到本届的45亿元;新疆冬季旅游人数从2006年的90余万人次发展到现在的2000万人次以上,已经占新疆全年旅游人数的四成左右,冬季旅游已经成为新疆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李冀东表示:“冬季旅游改变了老百姓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在冬博会的引领下,新疆冬季旅游产业格局和市场基本形成,旅游产品逐步丰富,市场日渐成熟和繁荣。”

冬博会走出国际范儿,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国内省区搭建起交流汇聚的平台。本届冬博会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有15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前来参会,首次设立了丝绸之路旅游合作馆以及“一带一路”旅游展示区。借助冬博会平台,合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平台。

本届冬博会国际展区共有48个展位,其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塔、蒙古展区备受青睐。吉克斯坦旅游代表团成员诺斯用中文说:“希望有更多中国游客去塔吉克斯坦旅游。”塔吉克斯坦旅游局协会主席法多克·那别维奇表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国和塔吉克斯坦都是重要组成国家,目前已开展农业、金融方面的合作,希望通过冬博会,能进一步扩大在旅游方面的合作。

通过本届冬博会的成功带动,总结经验,让会展推动了冬季旅游的发展。自治区旅游局对今后的冬博会有了更新更多的设想:继续深入市场化,推动惠民让利。取消形式主义的花把势,把每一分钱用在市场推广和惠民让利上;要继续推动大会的国际化程度。要努力推动冬博会品牌化,让冬博会成为国内外客商更加认可的旅游节庆品牌。

来源:地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