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的“谈青”是一种文化,是陶都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我们所创立的“谈青窑艺”,坚持了五个基本的理念:一是,确立传承复兴民族文化的高度责任使命感;二是,不以单纯追逐市场利润为最终目标;三是,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四是,积极融入当代科技的创造因素;五是,跨界引进其他艺术领域的制作技艺。这是我们恢复宜兴青瓷的指导思想,也将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力量源泉。

1

12月16日,丁蜀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小组代表考察团一行逾20人来访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青瓷制作技艺”省级代表传承人谈志坚先生所创办的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谈青窑艺),视察谈青窑艺2015年度品牌发展情况。

2

“目前,我们的生产创作基地共有专业技艺人员60多名,高工、副教授及教授以上人员10多名,特聘各类陶瓷大师及书画界艺术名人20多位,日常生产品种达700多件,其中一部分是陶艺大师的经典作品,另一部分是日用商品,包括家居、尚礼、私藏、禅语、文房、茶道六大系列。”在研讨会上,谈青窑艺总经理(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谈珂先生向各位领导作了品牌发展初步介绍。在体验参观的过程中,考察团首先来到“体验大讲堂”,“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仅坚持与国内各大高校相关学科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同时,提倡通过体验工场的形式,与陶瓷艺术爱好者们互动交流,以陶艺体验为纽带,实现艺术的生活化。”

3

青瓷是中国最古老的瓷种。宜兴是中华青瓷的发源地之一,宜兴青瓷与紫砂、均陶、精陶、美彩陶并称为陶都“五朵金花”。以“东方的蓝宝石,精美的碧玉器”而享誉中外。上世纪60年代后,宜兴青瓷曾经复兴发展,创造过一段辉煌,但由于各种因素,上世纪90年代后,宜兴青瓷的传承再次被中断。

4

图为,谈青窑艺品牌创始人(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院长)谈志坚先生向来宾介绍宜兴青瓷复产辉煌时期所创经典作品。

5

2007年初,原宜兴青瓷厂厂长,时任金帆董事长的谈志坚先生怀着“不使宜兴青瓷失传”的强烈心愿,在当地政府、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毅然挑起了复产青瓷的重担,率领一批青瓷技艺人员,日夜奋战,反复试验,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再次复产成功。同时,先后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扩大与学术界、工艺界的交流。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其他陶瓷门类的制作技艺,在原料釉料、器型设计、成型制作、装饰手法、烧制技艺等各个方面,都大胆进行探索,完全突破并丰富了宜兴青瓷的制作技艺,将宜兴青瓷推向了新的高峰,形成了“谈青窑艺”新的品牌。

6

师古不泥古,求新更创新。尚青不象形,技道同两进。图为,考察团成员观赏“谈青时代”以谈志坚先生为核心的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创作团队所创经典青瓷作品。

7

图为,中国著名书画家(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尹安石先生在青瓷素坯上进行绘画创作。立足宜兴陶都,根植“乡土中国”,为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和传承,谈青窑艺汇聚了各领域优秀艺术家在此自由创作。

8

图为,考察团成员在艺术精品展厅观赏各领域艺术家在谈青窑艺(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进行跨界创作的经典陶艺作品。

9

回归故乡,更要走出故乡。尊重传统文化,但不能因循守旧。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谈青窑艺紧跟时代步伐,跨越人文、美学和人体工程学等多学科,将旅游文创的理念融入产品设计,让艺术品走进生活,实现生活的艺术化。

10

注重传承和面对当下真实生活。传承非固守,改变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繁荣向上,传统却处于空心化,逐渐走向衰落和消亡的边缘。今日之中国,有多少传统文化已消亡殆尽,丧失了灵魂的民族终将沦落为历史的孤儿。拯救及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思考,已经成为我们必须直面且要肩负的历史使命。”

11

针对谈青窑艺(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在传承及发展宜兴青瓷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突破,人大代表考察团提出,“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2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曾说过:一个文明的新的飞跃常常要回到原点,然后燃起光辉的火焰。昨日之“离开”故乡,是为了今日的“回归”;今日之“回归”故乡,是为了明日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