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旗袍会女企业家考察宜兴青瓷谈青窑艺
每一个时代,都是历史的片段,从时间深处静静走来,向崭新的未来绝尘走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逐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脉,有我们每个人的根。

2015年12月26日,宜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菊明先生、宜兴市女企业家商会会长(宜兴市旗袍文化研究会会长)史建珍女士及宜兴市旗袍文化研究会女企业家代表一行20余人来访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青瓷制作技艺”省级代表传承人谈志坚先生所创办的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谈青窑艺),考察谈青窑艺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及创新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据悉,宜兴市旗袍文化研究会由宜兴市女企业家商会和中国旗袍会宜兴分会发起成立,以“弘扬旗袍文化、塑造优雅女人”为宗旨,以弘扬中国旗袍文化为主题,汲取宜兴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丰富的文化艺术给养,致力融合民族传统之美和当代女性自信,重塑当代女性的民族美学信仰。

图为,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院长谈志坚先生向考察团介绍宜兴青瓷历史文脉。宜兴青瓷,历史悠久,始于商周,盛于两晋,历经兵燹,屡经盛衰,直至唐五代后,衰落中断。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考古调查及发掘的开展与深入,宜兴青瓷方被重新发现,其生长、成熟的演变脉络逐渐清晰。宜兴古时为吴越国属地,古称荆邑。青瓷作为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瓷器,其发源地之一宜兴,也永远地被载入了历史史册。

断代后的宜兴青瓷兴起于1960年,周恩来总理作出“要尽快发展恢复祖国的名瓷”这一重要指示。1963年,宜兴青瓷正式恢复试制成功。1972年,宜兴青瓷厂生产的成套大花盆作为国务院指定国礼赠予朝鲜金正日主席,成为宜兴青瓷史上一大亮点。

“当代中国文化正处在全球范围的国际性文化交流的大环境中,人类精神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与民族文化的优势互补关系已显而易见。一个民族的艺术要想得到振兴发展,必须吸收跨界文化先进的、科学的、有益的成分,经过异质同构,使民族艺术获得新生命。”图为,谈志坚先生向考察团介绍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特聘相关艺术领域研究员所创青瓷陶刻作品。

图为,考察团成员观赏“宜兴青瓷制作技艺”省级代表传承人(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院长)谈志坚先生所创经典作品《平步青云》,该作品造型奇特,与历史上出土的东汉青铜器文物《马踏飞燕》有异曲同工之妙,体形娇小、动作优美、神情自然,令大家叹为观止。

当谈及民族传统文化的横向创新发展,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院长谈志坚先生表示,“关起门来自成一家的思想只能使艺术僵化,对民族艺术的发展是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宜兴青瓷艺术的现代化发展和传承一定要实现多元文化的交融。所以,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广泛地吸收并融合各领域艺术家的灵动元素,以青瓷素坯为艺术载体,给予艺术家以充分的创作表现空间,实现艺术元素的异质同构。”。图为,宜兴市旗袍文化研究会会长史建珍女士及考察团成员与中国著名书画家(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尹安石先生交流并观赏其现场创作。

重建宜兴青瓷的历史坐标,让宜兴青瓷在历史的长河中拥有自己独特的话语。鉴于宜兴青瓷制作技艺的悠久历史和现在传承发展的丰硕成果,于2010年、2012年先后被列为无锡市、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谈志坚先生也被认定为省级代表传承人。

图为,考察团成员在精品馆观赏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各领域艺术家跨界创作的经典作品,丰富的题材、创新的工艺和深厚的底蕴,令大家赞叹不已。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家的味道是靠心灵感触的,即便流年易逝,温润敦厚的器物却能沉淀出别致的艺术家居味道,历久而弥新。图为,考察团成员在商品展厅观赏谈青窑艺“茶道、禅语、文房、家居、尚礼、私藏”六大产品系列的日用器皿及艺术陶瓷珍藏品。

当谈及民族传统文化的纵向创新发展,作为宜兴青瓷传承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谈珂先生表示,“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其具有特有的文化特性,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传承的器型和工艺,还应该传承并深化它所承载的文化,不仅保护其非物质形态的内容,更应该保证文化传承的时代性。所以,在传承发展宜兴青瓷这项民族文化的同时,我们考虑到时代的特殊性,引入文创理念,让这项古老的技艺焕发时代的生机,使其走入现代社会,步入年轻人的生活美学范畴。”

图为,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谈珂先生与宜兴市旗袍文化研究会会长史建珍女士合影。史建珍女士表示,“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符号。随着第一夫人的惊艳亮相和APEC新中装的好评,‘中国风’、‘中国潮’正受到全球的热捧与关注,体现东方女性智慧与柔美的旗袍已然成为了一种世界流行的时尚元素。本次谈青窑艺之行,不仅观赏到了精美的青瓷作品,更开拓了对于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思维,艺术跨界和领域延伸已然成为一种‘复活’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

21世纪的中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种文化与思潮不断交融,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也被蒙上了历史的尘埃,逐渐被人们所淡忘。然而,不管在哪一个时代,都有一批这样的梦想家和探路者,用赤诚之心担守艺之责,重拾民族文化信仰,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实现良性传承。
几度兴衰,几度荣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知承载了多少故事,它更是一种对于血脉的呼唤,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愫,从来就不曾离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