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物自身是大自然完美的造化,其形体结构十分复杂严谨,其神采风韵更是千姿百态。画家在把自己的情感、气质倾泄到表现对象上时,就会遇到很多困难。要反映客观对象,又要表现主观情趣的矛盾在人物画中尤为突出。面对这种矛盾,中国的画家,特别是明清以来的文人画家,他们要么避开人物画,转而把兴趣投向山水、花鸟;要么对人物画倾向于主观感情的表现,为充分尽情抒发自我而遗其形似而尚其神韵。这样,画家在人物形象中抒发了自身情感,表现了自我,丰富了笔墨情趣,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物画的审美内涵。

王家训人物画的精妙之处,在于他不仅能从前人优秀的绘画传统中吸收造型的经验,更结合了其扎实的写实功底,将之融入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之中,塑造出独树一帜的人物形象。虽然王家训作品中大多是古人形象,但由于他重视生活积累与发挥艺术想象相结合,从而使得笔下的人物都神韵十足,神情饱满。

2

品味王家训的绘画艺术,便可发现从其作品中常常透出一种具有文人绘画特征的抒写性。首先意味着内在的充实,蕴蓄的深厚,这是王家训内心世界直观感受和体验。他汲取了前人那种从整体上去把握人物的神情姿态,给以尽可能概括简练地表现的优点。他的写意是在深厚坚实的写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对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的结果,决不是浮光掠影、粗枝大叶地一挥了之。所以,他的写意人物在造型上精确、严谨、细腻,笔墨也更富于变化。并且通过线条的变化,表现物态的质感,人物形象无一不鲜活、真切。无论是《我本书中仙》、《故事新编》,还是《陶陶之乐》,他都把这些人物的心灵表现得活灵活现。并且,王家训笔下的人物一个个都怡然自乐,超脱豁达,这都与他本人的气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1

王家训学习传统,学习和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充分领悟到中国画独有的写意精髓,“以线造型”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来达到“以写我心”的目的。他依靠自身的艺术修养、才情、气质,围绕着自己对客观对象的独特而真实的感受来处理画中形象,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他不仅把事物的形神传达给了观众,更重要的是把创作的思想感情也传达给了观众。令观者回味无穷,意趣横生,在寄意绘画中去畅情抒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