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一次置业海淀四环的最后机会
每年高考结束后,如蝴蝶般被撕成碎片从教学楼漂落的课本,宣泄着中国孩子长期压抑后的解脱与狂欢,这样的场景令人心酸。
今年高考中,内蒙古女孩考完第一门语文之后跳楼坠亡,让人惋惜之余亦为之心碎。
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在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写不完的作业和答卷、没完没了的假期补课成为家长和孩子共同经历的痛苦历练,题海战术、早晚自习和假期补课是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中国学生的“必修课”。
如果有这样一所学校,打破班级管理制、取消班级授课制,构建了包括315门学科课程、34门综合实践课程、120个职业考察课程、170个社团、828个学生管理岗位,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未来生涯规划,自主选择课程,生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课程表。
让孩子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创建适合每一个人的教育,这样的学校,是否让每一位父母为之向往。是的,这就是十一学校,北京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最为难得的是,十一学校做到了同时接驳国内和国际两条教育通路。
2015年十一学校参加高考的考生中34人考人清华,25人考入北大,还有4名学生被保送到这两所名校。
参与国际课程教育的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有70%以上进入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申请英国、加拿大大学的学生100%进入排名前20的大学,包括剑桥、普林斯顿、耶鲁、帝国理工等世界名校均向十一学校毕业生张开双臂。
但是,十一学校的小学部招收军委子弟为主,学区房均为军产不能对外出售,初中部则面向全市海选招生,就读十一学校的难度在北京各大名校中位居前列。
幼儿园开始接受十一教育的珍贵机会
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你的面前,北京第一所十一学校幼儿园,从幼儿阶段开始全方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连十一学校的教工子弟都竞相报名。不管是当下已经为人父母,还是为迎接宝宝提前做好充足准备,都应该把握好这个珍贵的机会。
这座北京第一所十一学校幼儿园位于西四环,海淀区阜石路与上庄大街的交汇处,是知名国企金隅嘉业开发的高端住宅项目——金玉府的教育配套。
金玉府的社区内就规划有十一学校和十一学校幼儿园,同时,项目周边毗邻首师大附属小学、五一小学等知名学府,业主可以尽享12年一站式阶梯教育。
海淀的学区房一直是家长和投资客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其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房产本身居住功能的价格,中关村、万柳一套房龄15-30年的残旧二手房,单价依然高达10万-15万元,是房屋原本价值的2倍以上,不得不感叹优质教育资源赋予房屋的超高溢价。
购房学区房,特别是名校学区房,相当于为资产的高速增值加上了一重保险。金玉府,则在保值增值的基础上,还得以实现居住品质的提升。
2000万!置业海淀的平均门槛
想要购买一套兼具居住品质与名校教育的房产,海淀区的在售新房无疑是最佳选择,但是,随着海淀住宅供应的逐步萎缩,置业海淀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目前,海淀区仅有包括万柳书院、华润萬橡府、五矿万科如园在内的10个新房项目在售,最高售价已经超过20万元/㎡,特别是四环内,更是海淀房价的高地,聚集众多顶级豪宅。
今年以来,海淀四环内商品住宅在“零”供应的稀缺现状下,整体成交均价高达101094元/㎡,套均总价为1918万元。
与去年相比,今年海淀四环内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上涨了14%。
居住品质与名校教育兼得
金玉府,扼守海淀四环的珍贵地段,千万总价安居海淀。仅端午3天小长假期间,金玉府就认购了220套,认购金额高达18亿元,凸显购房客群对项目的追捧。
“三纵三横双地铁”的立体交通
纵贯西三环、西四环、西五环,横联西长安街、阜石路和莲石路,金玉府南距1号线约1.8公里,北临6号线西延长线廖公庄站约1.3公里,项目周边构成了“三纵三横双地铁”的立体交通格局。
与60万㎡滨水公园一路之隔
项目西侧,与金玉府一路之隔是60万平方米的滨水公园,中央水域面积10万平方米,沿湖设置了慢跑道,成为金玉府业主的私享后花园。另外,周边还环绕着老山城市休闲公园、田村山公园、石景山游乐园、北京国际雕塑公园10大公园,金玉府成为城市中的绿洲。
3公里范围内成熟商业医疗配套
在金玉府周边3公里范围内,囊括万达广场、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等多家大型购物中心,同时,301医院、航天中心医院、武警总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也相距不远。紧邻城市配套将不得不面临交通拥堵的窘境,而金玉府与之相距3公里左右,确保生活便利的同时又可远离喧嚣。
精琢产品细节,135㎡品质三居
金玉府共12栋简约古典板楼,整个社区以135㎡三居户型为主,产品相对均质确保居住客群的身份对位,同时,开发商金隅嘉业从居者需求出发,精琢产品细节。树荫下的慢步跑道、人车分流设计、将儿童的活动规则与老人活动需求区分、交融设计,为多元化的人本需求营建多功能园林,探寻真正属于中国当代的人本居住方式。
品质居住+名校学区+高端改善定位,这样的项目无论在北京什么位置,都是购房者热捧对象,何况是海淀四环!
文章出处:vivian 毅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