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双休日,大家必做的一件事肯定是刷《美国队长3》了,据悉,这部电影将兄弟反目成仇的虐心戏码演绎出了新高度。

同样是已经被拍出套路的题材,对外宣称是“女版《中国合伙人》的中韩合拍电影《梦想合伙人》就没那么好命了,不仅没能引发创业者共鸣,因剧情设置不合理,反被影评人批评是“合伙蒙人”。
截至4月29日上映至今,《梦想合伙人》累计票房仅7735万,与之相比,《不二情书》为6.38亿,《美队》为6.25亿。

同为创业题材,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上映10天就斩获3.17亿,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为原型的电影《社交网络》总票房更是接近5000万美元。

电影豆瓣评分仅4分,5529条评价中,41.7%给了1星,30.3%的人给2星
这个成绩,显然是令人失望的,与《梦想合伙人》阵容也是非常不匹配的:主演包括姚晨、唐嫣、郝蕾、郭富城,李晨还凭这部电影获封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男演员。
还有不少人是冲着导演去的,不错!就是当年那部红遍全国的《来自星星的你》电视剧导演张太维。据悉,《梦想合伙人》是张导沉寂3年后,来中国导演的首部作品。

“一线明星+口碑导演”让出品方北京乐华圆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发行方福建恒业影业有限公司对电影是寄予厚望。乐华圆娱原是一家唱片公司,《梦想合伙人》算是其跨界拍电影的“处女秀”。而发行“新贵”恒业影业在影片上映前,就提出了3亿保底,按照目前不到8000万的票房计算,福建恒业最后可能要亏损7000多万。
那么,是什么因素让拥有豪华演员和出品方阵容的《梦想合伙人》变成了票房扑街的“烂电影”?保底发行日趋流行,但成功得少,失败得多,又能为后来者提供什么启示?今天的企业说(ID:qiyeshow)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梦想合伙人》惨败,韩国导演水土不服
参考豆瓣影评及专业影评人意见,《梦想合伙人》恶评如潮,主要是剧本故事有问题,逻辑不清楚,叙事混乱,剧中人物也不够立体饱满,尤其是关键内容——创业过程被一笔带过,然后三个合伙人就靠着手机购物APP回到了电商的龙头企业地位并且再次在纳斯达克上市了,让整部电影沦为一锅被煮坏的心灵鸡汤。

在豆瓣网友“Enjolras”看来,其实这类合伙人创业故事早已形成模式,基本一开始创始人都是平凡人甚至社会loser,偶然碰到一个机遇,然后开始创业,经过经过初期的荒芜开始发展向繁荣,这时候会物极必反地出现一个的危机,然后事业受打击,几个合伙人也开始闹矛盾,最后要么好说好散要么破镜重圆,事业又继续上了一个高度。

但类似的故事,拍《中国合伙人》的陈可辛和拍《社交网络》大卫·芬奇就成功了,后者还获得金球奖的最佳故事片和最佳导演,奥斯卡的最佳剪辑,创造了《来自星星的你》收视纪录的张太维怎么就失败了呢?
在企业说(ID:qiyeshow)看来,这涉及导演对题材的把控问题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问题。
首先,张太维是一个电视剧导演,但是,电影和电视剧所要求的艺术格局和叙事能力是有很大区别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这种转变中掌握好分寸的。

其次,女性创业这类偏冷的题材限制了导演的发挥。据知情人士透露,张太维拿到剧本时就很喜欢,但其对故事表示有些不理解,因为韩国很少有女性选择创业。
再次,留给中韩团队磨合的时间也不多,电影2015年开拍,2016年4月就上映,而《梦想合伙人》全剧组两百多人,韩国团队就占了五分之一,虽然配备了二三十名翻译,但沟通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导演听不懂演员在说什么,自然也就无法判断其表演是否到位。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电影出品方北京乐华圆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要找一位更擅温情喜剧的韩国电视剧导演来出演一部中国的都市励志片?

答案很简单,因为导演张太维是乐华圆娱的签约导演,双方签约了5年的合同。
这里简单介绍下乐华圆娱这家公司的背景,据微信平台“娱乐大咖内参”,乐华圆娱其实就是2015年9月挂牌新三板的乐华文化,旗下艺人包括韩庚、周笔畅、黄征等。与韩庚更是深度捆绑,乐华文化跟投的几部电影,包括《致青春》、《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前任攻略》、《大话西游终结篇》、《青春合伙人》,韩庚大多有参演。但因非科班出身(唱片公司),享有的影片发行净收益比例普遍很低,最高也就10%。

而乐华文化在挂牌新三板后,持股近300万的最大股东韩庚,仅靠此产业,就新增近亿身家,轻松跨入“亿元富豪”行列。
3亿保底收8000万,福建恒业成最大输家
乐华文化首次跨界试水电影就遭遇挫折,高层想必郁闷,但在《梦想合伙人》票房扑街背后,损失最大的其实是发行方恒业影业,因为恒业3亿保底发行,意味着要在影片上映之前就把9100多万的分账款给到片方,乐华文化总不至于亏损。

据媒体报道,电影制作费为9000万元,而恒业影业保底总票房为三亿元,目前看来,《梦想合伙人》最终票房破亿都难,恒业影业预计亏损额将在7000万左右。
恒业影业是什么来头?公开资料显示,其是目前福建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电影营销策划、发行以及拍摄为一体的影视机构,主攻二三线城市,以发行低成本恐怖片起家,发行过《古宅迷魂》、《午夜出租车》、《午夜心跳》、《B区32号》、《床下有人》 、《绣花鞋》等二三十部国内外惊悚/恐怖电影,几乎每部都赚钱,比如《B区32号》,成本只有100万过一点,票房1400多万,抛除其他支出,回报比高达800%。有“恐怖片专业户”之称。

不过,恒业影业近年开始转型,确定了“恐怖片、喜剧片、爱情片”三大类型电影的发行策略,以其2016—2017片单为例,其计划推出的28部电影中,出现了《天亮之前》《消失的爱人》这样的爱情片。

《夏有乔木》由吴亦凡、韩庚、卢杉、周元主演
此外,恒业也以保底的方式从快鹿集团处接手了《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的发行。值得一提的是,乐华文化及韩庚对《夏有乔木》也都有投资。

作为在发行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恒业影业在影片为开拍之前就大手笔保底发行,后期也没介入制作环节,据微信平台“娱乐资本论”,这是因为恒业影业正在进行新三板之前的定增,想借助保底来冲一下业绩。
企业说(ID:qiyeshow)确实发现有“恒业影业完成A轮融资,由北京文投旗下的北京文化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领投,投前估值30亿元”的媒体报道,但合作尚未真正确定下来。

巧合的是,在这关键的时刻,恒业影业出现了“股东入股”的情况,公司在2016年3月31日完成股权变更,新增两名法人股东——新余旗山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新余恒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据企业查询宝数据查询结果,新余旗山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背后的控股方为陈辉和宋雅云,陈辉、宋雅云同时是恒业影业的股东。

而新余恒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控股方为周铭、王国昌、邹杰、叶飞潮、陈旭坚等5名自然人,据“娱乐大咖内参”,周铭同时是恒业影业宣传总监,叶飞潮则为发行副总。

如果恒业影业冲击新三板成功,这些人无疑会迎来一轮身家暴涨,不过,《梦想合伙人》惨淡的票房,已经为融资蒙上了一层阴影。
企业说(ID:qiyeshow)梳理发现,恒业影业并非第一家折戟保底发行的公司,如剧角映画,这家成立于2009年6月,以社会化电影营销起家,后来逐渐涉足影视投资、发行以及影院经营、C轮估值10亿,并打算冲击新三板的公司,因接连保底《栀子花开》、《恋爱中的城市》、《师父》失败而最终搁置了冲击新三板计划。

微信公号“娱乐资本论”制图
更为公众所熟知的可能是快鹿集团,《叶问3》还未上映前,快鹿系上市公司神开股份、十方控股就斥资近1.6亿进行10亿票房保底,不过因票房造假痕迹太明显,引发舆论强烈质疑,最终不仅票房保底失败,圈钱未成功,快鹿系还陷入兑付危机,涉及资金高达100亿。
以此来看,保底发行虽然是中小发行公司分食中国电影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但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还需谨慎为之,正如网友@周铁东本人所说的:“电影业毕竟不是博彩业,而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和操作性极强的手艺。没有可操作的专业技能而仅以热钱赌本催生的赌徒神勇上阵,呵呵呵,结果可想而知。”
附国产电影保底发行典型案例:

关注企业说(qiyeshow),一键求财经新闻真相↓↓↓,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