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文/ 金错刀频道 

image.png

奥运会结束了,热闹却还在延续。

 

全红婵老家的门外,每天聚集着2000多名网红,全天候全方位地直播她家人的生活点滴。

 

全红婵的家人烦不胜烦,出来劝说:请大家声音小一点,全红婵的奶奶已经两天没有休息了。

image.png

以往不怎么走动的亲戚也蜂拥而至,全红婵的妈妈表示:原来都不知道自己家里有这么多亲戚。

image.png

相比全红婵的遭遇,其他运动员就正常多了。

 
中国健儿目前都在接受隔离,闲来无事,纷纷拍vlog满足网友,获赞无数。
 
举重运动李发彬,硬核训练搭配少女滤镜,反差感十足。

image.png

游泳运动员汪顺的近距离锻炼视频,则是要撩拨网友的少女心。

image.png

奥运结束,人们对运动员的关注度仍然居高不下。

 
这当然是件好事。有关注有流量,运动员才会有更多出路。
 
但是,运动员想名利双收,却没那么容易。


1


就算是奥运冠军,

也没法轻易拿到代言

 
这届奥运会,获得了网友空前的关注,中国运动员霸榜热搜。
 
讨论奥运的微博条数多达7592万,网友互动量突破2.5亿,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483亿,有551个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
 
网友对运动员的喜爱,不仅体现在热搜里。
 
看到拿下7金1银的举重梦之队里,有很多运动员的家境都相当一般,例如谌利军,家里一直是特困户。网友急得到处帮他找代言,希望他能改善生活。
 
最终,平安健康险邀请谌利军担任健康大使,让大家松了口气。

image.png

还有全红婵,同样家境贫穷,网友得知她爱吃辣条后,纷纷@卫龙辣条,希望它能早日请全红婵代言,卫龙也表示正在积极接触。

image.png

整个奥运期间,网友一直在呼吁国内品牌和综艺“多多关注咱们的运动员”,并且承诺“签下运动员,我一定买”,为运动员的“钱途”操碎了心。

image.png

事情也似乎正朝着网友希望的方向发展。

 
奥运前后,与运动员达成合作的品牌,一个接着一个。

8月10日,小米邀请苏炳添成为品牌代言人。除了小米,过去一个月,苏炳添还为伊利、水滴保、菲林格尔以及广汽传祺等品牌做过推广。
 
8月1日,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拿下冠军。当天,特步便官宣其成为代言人。
 
7月30日,游泳运动员汪顺强势夺金。也是当天,他成为了曼秀雷敦的代言人。
 
…..

image.png

形势一片大好,但是运动员们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事实上,身处聚光灯下的运动员们,还是没能像明星艺人那样,将流量顺利地变现。
 
有媒体统计了8月以后的品牌代言情况,发现选择运动员的品牌,寥寥无几。
 
例如8月6日,龚俊成为百度APP代言人;8月9日,肖战成为京东电器代言人;8月10日,邓伦宣布成为雪花秀亚太区代言人…
 
就连那些和运动员契合度极高的品牌,在运动员的热度还居高不下的8月,还是选择了娱乐明星。
 
例如Keep邀请了易烊千玺成为品牌代言人,FILA宣布倪妮成为其高级运动时装代言人。

image.png

可以说,大部分中国运动员,即便有奥运冠军的光环,也很难拿到代言。

 
那些没夺冠的中国运动员,就更可想而知了。
 
一夜爆火的运动员,却几乎都实现不了一夜暴富。


2


中国运动员,哪里不如娱乐明星了?

 
很多人不明白,品牌为何宁愿花更多钱请娱乐明星代言,也不肯找运动员代言。
 
更何况,娱乐明星时常有翻车的风险,很容易给品牌招黑,郑爽、吴亦凡之流充分说明了这点。

image.png

相比之下,中国运动员就保险很多。请他们代言,性价比极高。

 
品牌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本质原因是:中国运动员带给品牌的价值,不如娱乐明星。
 
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1. 运动员的人气,太不稳了
 
品牌选择代言人,人气至关重要。
 
娱乐圈顶流,其庞大的粉丝基数和疯狂的粉丝购买力,能让品牌的营销、促销活动事半功倍,任谁都要心动。


image.png

比起娱乐明星,中国运动员在人气方面毫无优势。

 
首先,不同于娱乐明星,运动员很难炒出高人气,必须有实打实的亮眼成绩。
 
刘翔在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后,人气飙升,随后10年税前收入超5亿。然而,在其伦敦奥运受伤退赛后,除了耐克的终身代言合同,他失去了其他所有代言,此后也没有签约新代言。

image.png

这样可遇不可求的顶级运动员,都难以维持高人气,何况他人?

 
其次,中国体育的一些优势项目,例如举重、跳水,在中国鲜有群众基础,所以相应的优秀运动员难以出头。
 
没有群众基础,商业化就寸步难行,这个道理放诸四海皆准。
 
2019年法国女足世界杯,观众为夺冠后的美国女足高喊“equal pay!”(同工同酬),为女足收入远少于男足的现状鸣不平,但是并没有多大改善。

image.png

人们今天为小众运动的冠军们呐喊,明天就可能将他们遗忘,这一点品牌心知肚明。

 
2. 中国的职业赛事,太不职业了
 
小众运动难出高人气运动员,那么大众运动就可以吗?
 
理论上可以,但在中国,同样艰难。
 
2021年《福布斯》杂志运动员收入排行榜前十中,有足球运动员、篮球运动员、网球运动员、F1车手等。


image.png

足球运动员C罗,他在Ins上有超过1.7亿粉丝,根据社交网络研究公司Hooper HQ的计算,他的一条Ins动态平均价值达到97.5万美元。换到国内,相当于发条微博就能买一套北京的房。

 
这些运动员,都来自职业化程度非常高的比赛项目,上中下游的产业链相当完善。
 
相比之下,中国体育赛事的职业化程度弱了一大截,极大影响了运动员人气。
 
中国男篮的头号人物易建联,多年来才手握十多个代言,完全比不上当红明星。例如今年靠《山河令》爆火的龚俊,三个月拿下8个代言,代言数量很快超越易建联。

image.png

而之所以职业化程度不高,是因为中国的许多体育赛事受到了“专业体制”的影响,俱乐部的经营自主权非常有限。

 
对此,社会体育学者卢元镇曾表示:“正是NBA的成功,造就了美国男篮的强大实力。我们的体育管理者不能太过狭隘,要是真把职业体育搞好了,还愁人才吗?
 
3. 签约运动员,风险也不小
 
最后,就算一名运动员拥有超高人气,想拿下代言也并不容易。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运动员都是通过举国体制而成才,因此签订商务代言,也往往要受到国家队的统一管理和运营。

image.png

出于集体的利益和荣誉考虑,国家队选择代言谨小慎微。

 
此外,运动员的个人代言,还不能与团队代言有冲突,例如两个代言不能是竞品关系。这个问题,刘翔、林丹、张继科都遭遇过。
 
如果协商不好,运动员甚至可能退队,造成国家队、运动员、品牌三输。
 
影响最大的例子就是田亮、宁泽涛。2005 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将田亮除名,理由是参加过多商业活动,违反队规做广告代言等;2017年2月,国家队也以未经批准私自代言广告等理由,强制“逼走”了宁泽涛。


image.png

层层限制到最后,可供运动员选择的代言,就远少于娱乐明星了。

 
对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品牌而言,既然签约运动员有这么多顾虑,自然只好去追求娱乐明星。
 
虽然明星可能不靠谱,但出了问题就可以换,毕竟娱乐圈永远不缺明星。


3


运动员的好日子,快来了?

 
即便没有商业代言,奥运冠军的日子也不会差到哪去。
 
话虽如此,人们还是希望运动员能有更高的回报。
 
在娱乐明星频频曝出天价片酬的今天,这种情绪就更明显了。
 
大众的这种态度,对运动员是一个好消息。过去,反对运动员接商业代言、参演综艺的声音比比皆是,认为是“不务正业”。如今,看到运动员接到代言,却是一派喜大普奔的场面。

image.png

有了大众的支持,运动员的其他“钱途”就变得更加明朗。

 
例如短视频等平台的兴起,给了运动员很好的曝光渠道,可以向人们展示他们接地气、有趣的一面,持续吸引关注。
 
“奶凶奶凶”的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走过路过的人,都不忘捏一把。

image.png

举重运动员李雯雯,和其教练组成的反差萌,被称为现实版《功夫熊猫》…

image.png

通过短视频等平台,有实力、有个性的运动员,即使从事小众运动,也能加速扩大知名度,并做到流量变现。

 
凭借一句“洪荒之力”成名的傅园慧,就成了品牌的香饽饽,一度代言了冰泉、科拓生物等品牌,并加盟《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等综艺节目。

image.png

更具代表性的是已经退役的跳高运动员张国伟,因其搞笑内容,在抖音的热度至今居高不下。

image.png

运动员靠奥运会赢得一时的流量,或许不会让品牌太心动,但如果能持续赢得流量,品牌很难不刮目相看。

 
最后,最重要的推动力还是来自于大众消费。
 
根据《体育产业的经济学分析》一书介绍: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人均年收入超过6500美元后,对体育消费较大规模的有效需求才开始形成,支持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image.png

如今,中国人均GDP已经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与之对应的则是不断增长的健身人群。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的健身人群达7029万,且还在增长。

 
运动的人越来越多,运动员的人气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也就有了更多出路。
 
运动员收入向明星看齐的日子,还会远吗?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职业化倒逼体育改革》
每日人物:《奥运明星,谁才是“代言王者”?》
三言财经:《品牌不再选娱乐明星代言的分水岭来了吗?》
新浪科技:《金牌只差一块,但中美运动员商业收入差距仍很大》
后厂村体工队:《我们用工资造出亿万巨星,但他们好像并没什么X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