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奇文不流行。先是有人写深圳房价高逼得华为去了东莞,接着就有房地产写手描绘了华为员工收入之高,认为房价对于华为员工根本不是事儿,由此论证深圳房价一点不高。

深圳的高房价已经成为这座城市衰落的导火索,如果现在地方政府还认识不到这一点,甚至以为高收入可以承受高房价,那么在未来二三十年之后,这位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可能就真的不可救药了。

首先,华为这几年收入高,员工的薪资待遇也很高,这是事实,可这种收入与房价并不能构成对应关系,华为和华为员工辛辛苦苦的创新创业拼搏,并不是为了在深圳买一套房子。如果华为是地产专家眼中的这种格局,那现在也根本不会是如今的样子。作者将华为员工拿来和炒房团的经济能力进行论证,属于典型的逻辑混乱。

到2015年,华为员工是17万,在深圳的有占多少?而且华为将近8万的研发人员更是多数分布在全球,要以世界工资竞争力标准来衡量。因此,我们可以说,华为员工收入中超千万过百万的,相当大的比例并不在深圳,而且也不会在深圳居住购房。用华为员工的收入去对比深圳销售楼盘的价值,是驴唇对不上马嘴。

确实,华为的员工收入可能不低,但即便真如作者说的有一千人过千万,一万人过百万,那有如何呢?华为员工的收入人均即便达到80万,在深圳这样房价暴涨的城市,如今也要用数年才能攒够首付款(人不可能不吃不喝就买房吧)。一万人,看起来很多,但对比深圳数千万的市民,仍是沧海一粟,绝大多数的深圳人收入仍不足以购买高房价下的一个卫生间。即便华为员工收入很高,可在作者的眼中依然是只能够“首付“,可见深圳房价之害?

阿里巴巴的员工收入可能也不差,前年上市的时候就创造了数以万计的百万富翁,可杭州的房价呢?在这一轮刚刚过去的房价暴涨中,杭州的房价不仅没能跟风上涨,甚至还出现了继续的下跌。可见,一家公司的好坏、一家公司员工收入的高低,对于一个城市的房地产作用极其有限,甚至是微乎其微。

据说,深圳2015年全年新房成交才2225.8亿,华为全体员工收入如果去当首付款,就可以撬动超过3000亿的资金,这样足够买下1.5个深圳。我们真是要佩服这样的计算头脑!不要说全部收入并不是全部的现金收入,还要包括很多形式的激励手段,就是这些钱都成为收入也不能全部成为购房资本,因为多数是要花出去的,也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消费,不可能用在深圳。更可笑的是,深圳一年的新房成交也不是深圳的房地产全部,或者应该仅仅是深圳房地产的沧海一粟,难不成要华为员工每年所有的钱都拿来买房,支撑深圳房价30年?

在深圳,更多的人不是华为的高管和高级研发精英,而是富士康比亚迪工厂里的普通工人。深圳的平均收入即便是按照被夸大的数字看也只有区区8000元,这样的收入才是深圳这座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房地产的真正需求者,可深圳却已经将他们排除在外,视为低端,可为视为高端的高科技产业在可预见的时间之内都会遥遥无期。深圳永远不会成为研发之城,也不会成为像硅谷那样的城市,研发与生产并重始终会是深圳未来的主基调。

文章描述“华为人有钱,又聪明,从房子上尝到甜头后,很多人分红和年终奖一拿到手,就买入房产。还会相互交流经验,合伙买房。”这简直是把华为员工看成了“华为炒房团”,不知道刚刚在院士大会上发言的任老总怎么看?以个人的浅见,华为员工之工作辛苦程度专注程度,虽然个别先富在炒楼可能存在,但绝大多数的人对房地产投资并不在行,也没有时间熬夜排队与被开发商雇佣来的民工一起抢房子。

研发科技人员与炒房团不是一个思路,虽然可能都有钱,但来钱的方式与挣钱的想法完全不一样,如果研发人员是唯利是图的投机分子,这样的研发人员永远也做不出成绩,这样的团队也绝对不可能有超强的竞争力。有些人,拿着炒房团的思维模式非要扣在对研发产品着迷的华为身上,如果不是别有用心,也一定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意。

以现在华为的发展之好,去年的利润有369亿,而深圳2015年的平均房价是42591元/平方米,也就是说,华为的所有利润也只够买866380平方米,以一套三居室120平米计算,也只能买到7200套房子。如果以深圳龙华新地王楼面价高达5.68万/平,未来售价8.5-9万/平来计算,华为全年的利润也仅仅够买3400套房子,可能只是这个新地王楼盘的一栋楼而已。也就是说,华为17万人辛苦了一年总共每人挣来了2.4平米,也就是一个厕所的面积。

其实,事实真相是这样的!要立志几年内超越苹果三星的华为,一年的利润还买不起深圳龙华一栋楼!你不该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震惊,不该为中国创造而悲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