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炒房子,这是世人皆知的,而且,好像东亚地方的深受儒家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人都喜欢买房子,现在如此,古代也如此。
要说起买房子最厉害的是,应该算是温州炒房团。史载,1998年到2001年,温州的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当地房地产,促使当地房地产价格以的,市区房价快速从2000元/平方米左右,飙升到7000元/平方米以上。2001年8月18日,第一个温州购房团浩浩荡荡开赴上海,三天买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万元现金砸向上海楼市。同时,另一支购房团前往杭州。随后几年,约2000亿元温州的资金投向各地房地产,其中北京、上海两地集中了1000亿元。此外,温州资本还先后大举进入了杭州、青岛、重庆、沈阳等城市。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狂飙。
据不完全统计,温州市区及乐清、永嘉等县约有8万多人在全国购置房产,其中至少90%以上是炒楼,按1人购买2套房子动用资金60万元计算,总资金额在420亿元。在外地有160万温州人,购置多处房产的相当普遍,保守估计在5万人以上。按照1人1套50万元计,共为250亿元。国外的温州人在国内投资房产的资金也不下几十亿。而业界广泛认同的是,温州有10万人在炒楼,动用的民间资金高达1000亿元。
中国的炒家不仅把中国的房价不断推起,也大大推升了世界各国的房价。加拿大国家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买家去年共花费127亿加元(约合96亿美元)在温哥华购置房产,占当地房产销售总额的33%。温哥华的华人占比接近四分之一。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和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2014年公布的数据,中国投资者在2014年之前的7年中一共购买了价值240亿元的澳大利亚房产。
不过,温州炒房团虽然名扬江湖,但如果你认为他们是最猛烈的,那你肯定错了,在她们起步之前,有一拨老太太早就独步天下,最终拖垮了本地经济,她们来自东北。
东北的经济状况如今是雪上加霜,东北三省经济增长持续在全国各省份排名中垫底。2015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GDP增速分别为5.7%、6.5%、3%,是全国倒数第二、第四与第一,全国14个GDP负增长地级市中有6个是在东北地区。2016年上半年,黑吉辽三省的GDP增速分别为5.7%、6.7%和-1%。
很多人分析了东北经济衰落的病因,体制问题、人口问题、自然条件问题等等,但也不能忽略一个很重要的助推因素,那就是当年国企改革之后带着退休金走向全国的老太太们。
由于当年东北的国企最多,改制过程中精简下来的职工最多,东北的国企职工工作年限长、范围广,因此很多人当年领到了相当不少的买断金,一些“没有眼光”的人就在当地做起了小买卖,一些厌倦了东北寒冷气候的大爷大妈就拿着这些钱背井离乡去了南方,当然也包括北上广。
根据辽宁省社科院公布的《辽宁蓝皮书:2016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三省人口净流入为36万,十年后的“六普”则显示,东北人口净流出200万人。根据三亚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2014年的统计,在三亚养老的哈尔滨老人近20万人。
在温州炒房团出手之前,东北抄底团就已经入市很多年。如果我们看看北京、上海、深圳、三亚等等热门城市的新老城区结合部的热门房产,东北老太太们掌控的比例是最高的,这也成为了东北人现在发家致富的样板,后来更是促进了更多东北人外出定居。
当然,与轰轰烈烈扎堆出发的温州炒房团相比,东北炒房团是分散进行的,有统一做法却无统一行动,积小流成江海,逐渐形成了气候。
不仅这些人带动了东北的人口外流,也大大耗费掉了东北的再生资金资本,让东北从此成为了向外输血的净流出地区,资本的外流与人才的外流使得东北逐渐丧失了经济活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东北人并不缺少资本,只要是让这些老太太们卖掉手中一二线大城市中的高价房产回乡创业,东北的民营经济一定会后来居上。当然,我们没有行政的手段可以用,有的只可能是将东北的经济配套做好把吸引力重新提上来,让老太太们带着资金和子女再次自愿“闯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