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腾讯理财通的用户数过了一个亿,资金量也突破了3000亿,于是,有“媒体”喝彩,短短四年时间,理财通迅速崛起?

如果这个数字很震撼,那么,腾讯集团副总裁赖智明在2015年12月曾说过,“在过去短短的一年,我们目睹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井喷。腾讯已经实现超过2500万‘理财通‘用户网上理财,管理资金量达数千亿”,两年过去了,数千亿变成了3000亿?

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判断从何而来?如果是四年,即便以2018年为节点,四年前也应该是2014年,而现在资金都已经超过1.5万亿的余额宝正是在4年前的2013年6月推出。那一年,也可以看作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元年。而余额宝在2周年的时候,用户数就超过2.2亿,当时的支付宝也只有两个多亿的用户。

对比腾讯金融和理财通,有两个参照物,一个是余额宝等,一个是京东的小白理财。京东金融对外披露的支付用户是1个亿,其理财用户是多少不得而知,而京东的用户数与微信相比可能至今不到三分之一,由此来看,微信号称10亿用户却只有一个亿的理财通用户,发展规模渗透率都不足以乐观。

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29亿,同比增长30.2%。根据这个报告来看,以微信的用户广覆盖看,基本上其理财用户数不会比支付宝少多少,但金额却仅仅相当于一支余额宝的五分之一,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更需要看到的是,余额宝已经几经限制,从最高持有金额从100万直线下降到现在的10万,从一天只能转入两万到现在总额限购,能不能买到要靠“抢”,可以说已经是极尽限制之能事,结果呢,余额宝的用户数和资金额还在持续上升。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余额宝不去限制,而是积极向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也许现在的金额已经突破3万亿不止。

即便在余额宝强行限制的背景下,作为中国互联网最强的腾讯也依然没有让理财通火起来,虽然已经是隔三差五的通过微信、短信进行垃圾信息提醒。

马化腾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腾讯理财通作为平台来说,我们选择好的金融产品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希望到最后大家都是拼一个回报率的数字,我们还是希望稳健点。其实,只要是腾讯还没做起来的业务,都会用“稳健”“低调”来形容,但如果是腾讯是低调的公司,你信吗?

在腾讯理财通的平台上,借助红包的吸引成功实现了用户数的大增长,但这两年却增长重新放缓,一个亿用户数成为了一道坎,而去年春节马化腾亲自站台推出的黄金红包没有任何的市场反应,喊了几年的类余额宝(零钱通)也是一直在“公测”,命运与腾讯信用分差不多。

腾讯在金融领域一直是非常非常努力,因为目前腾讯一样成为了投资公司,最高领导团队也都是金融方面的大咖,同时腾讯也集齐了支付、信贷、理财、保险、证券、银行、征信、基金、众筹这九大金融牌照。在腾讯金融的布局中,支付有财付通(包括微信支付);贷款有人人贷、微粒贷,理财有理财通;保险有众安保险,证券有富途证券、华泰证券;银行有微众银行;征信有腾讯征信、硅谷大数据实验室;基金有好买基金;众筹有腾讯乐捐。如此的布局,为何在互联网理财方面却是进展缓慢呢?

如果需要详细的分析,腾讯金融的发展问题显然是非常复杂,但简单的归结起来看,腾讯金融始终无法摆脱为游戏业务这个核心服务的牢固使命,也总是希望借助娱乐营销的方式实现再一次的偷袭珍珠港,并没有将金融的厚度做起来,特别是在金融行业必须的信用风控方面做不到位,致使大量的金融业务虽然可以拷贝过来但只是形似,总是在最关键的细节方面欠缺那么一点火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也就是客户体验上的看似很小的差异就成了客户选择时的关键要素。

腾讯是一家非常厉害的产品体验的公司,其在游戏业务上的产品总是可以做到极致,凭借这一点点的体验优势总是可以将客户牢牢吸住,竞争对手只能败下阵来,而在金融业务上,腾讯却总是以业务为核心,使用的套路太多,从而用自己打败别人的方式被别人打败了。

据易观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专题分析2017》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4.3%,移动互联网覆盖率更高。从统计数据看,24-30岁群体作为互联网主流消费势力,也逐渐成为财富管理的重要客群。同时,相比于 70后、80后对门户网站的信赖,90后更偏向信任社交化媒体,乐于尝试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凭实力赚钱的同时,用钱生钱。可见,互联网理财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就看腾讯金融能不能抓住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