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似乎在人工智能的领域上动作很频繁。此前,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就曾在公共场合反复强调,互联网即将迎来发展的下一幕,而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是大数据,也不是云计算,而是人工智能。

李彦宏还因为用人工智能送外卖被媒体嘲笑过。对此,李彦宏在2016云计算战略大会上专门解释,百度外卖其实也很人工智能:“比如同样的商家订单,先配送后配送,时间路线规划等等,都有人工智能的技术,涉及机器学习的问题。”
似乎李彦宏的思路并没有错误,因为这一块业务被阿里瞧上了。现在,阿里云跟饿了么合作,利用人工智能优化送外卖的过程,实际上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电”一般的存在,未来可能每一个机器决策都涉及人工智能。
正如清华教授Dr.魏坤琳表示,人类擅长感知和运动,恰恰不擅长逻辑和运算为代表的抽象思维能力。机器却似乎恰恰相反,不擅长感知和运动,却擅长处理海量的逻辑与计算。因此可以说,外卖订单调度这种任务,已经完全不适合人类。但对人工智能则非常擅长处理。而阿里云的优势则在于对全局的洞察和实时决策上。此前已在交通、空管、货运等领域担任调度员工作。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阿里云的算法工程师介绍说,订单调度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通过精准的匹配,将平均配送时长尽可能缩短,大概分为预估餐厅出餐时间、预估骑手送餐地等待时间以及用到调度引擎去规划线路,三个步骤。
王金明表示,在第一个步骤可以优化骑手等待食品的出餐时间。通过机器预测出餐时间的误差不会超过5分钟。而传统模式上,出餐等待时间占到了整个送餐时间的三分之一,准确预估出餐时间是可以减少骑手等待时间,也保证了饭菜的新鲜度。
第二个步骤可以优化骑手送餐到各个买家的等待时间。例如,有些60多层的写字楼,骑手等待电梯的时间可能要高达10分钟之上,系统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准确预测每一个送餐地骑手需等待的时间,才能给做骑手最优的路线规划,并保障已背订单不超时。第三个步骤可以优化骑手的线路规划时间。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在线订餐用户会在2018年达到3.46亿人,同比增长15%。而现在,在线订餐市场已呈现巨头并行趋势,饿了么在此布局,不仅未来能迎来高速发展的可能性,也能为自己铸造较高的护城河。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虽然前景很美好,但是阿里似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学家闵万里介绍,在最近的一次测试中,联合研发小组发现有2个配送站点出现严重超时问题,2个站点均在成都。原来是因为当地民众喜欢早、中餐一起吃,高峰从11点开始了。习惯了北上广节奏的人工智能到成都就懵逼了。因此,在瓜分这一市场的前路里,阿里和饿了么的道路仍然很艰巨,投资回报可能会比较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