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小编的朋友圈被一个只卖办半瓶水的新闻链接刷屏了,故事很简单,人们在开会、逛街、跑步时,如果口渴会顺手到便利店花一两块钱买一瓶矿泉水,但是由于人们本身不需要整整一瓶水,剩下的水都会被丢掉浪费。
纯净水企业Life Water公司发现这个痛点后,它以整瓶矿泉水的价格,只卖一半的水给顾客,销售额居然还提升了652%。
卖一半的水却要花整瓶水的价格?消费者还纷纷买单?原来Life Water一半的水销售给了市场,另一半水则捐助给了缺水地区的孩子们。
很多人赞扬Life Water的做法,不过也有人表示质疑,要省水做一个小包装的不久好了,何必只装一半的水?节省了水做瓶子也是资源的浪费啊!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指出:“营销3.0是要和人们在价值观和精神上寻求共鸣”。从产品到顾客再到人文精神将是世界营销发展的大趋势,未来企业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
虽然Life Water并没有公布购买这半瓶水的消费者是哪部分人群,不过据小编推测,年轻人为主流。追逐消费时尚是年轻人共有的特性,对新产品这部分群体愿意去尝试和了解,通过同学和朋友之间的推广和传播,能在社交网站上表明自己“很酷”的,他们都愿意去购买。
结合年轻人更加热衷于品牌符号消费,Life Water能成功地打入到年轻人的内部一些90后大学生已经将当下的消费演变成了虚拟化的品牌符号消费,对于自己要消费的商品必须具有显著的品牌符号,做公益的Life Water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品牌符号。
尽管存在非科学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但是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多数年轻人主要的消费观念。大多数年轻人的消费行为还是与其自身家庭的经济能力相适应的,大部分大学生认可勤俭节约消费观,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现非理性消费的现象。
市场经济离不开营销,营销也无处不在。营销是满足正常需求,引导理性需求,而非操弄消费。从某种意义上说,营销与反营销是企业与社会的一场战争,营销赢了,这个社会就会走向疯狂。
对于企业来说,从Life Water的事迹中能有哪些启示呢?
比如重视产品品牌的创建,目前90后是消费主流。这部分群体把当下的消费演变成了虚拟化的品牌符号消费,对于自己要消费的商品必须具有显著的品牌符号。90后这一消费特点也为企业提供了营销方向,同时也为企业提出了一个奋斗目标。
一个品牌的形成并非是短时间所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不能只看重眼前的短期利益,不能只看重销售额、市场占有率这些短期指标,要将眼光放在品牌的建设与经营上面,公益也好慈善也罢,只有当品牌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才能是企业长时间的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