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企业说的推送,简单盘点了下这些年被方舟子撕过的牛逼公司,从读者的留言反馈来看,大家对这个话题还是很感兴趣的,或者说方舟子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公众人物。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企业说(qiyeshow)
那么,今天的企业说就再接再厉,再聊方舟子,主题为如何论证大众眼中的“强势方舟子其实是弱势群体”这一事实。鉴于话题本身的难度(社会偏见已然形成),企业说会力求公正客观地呈现。如果你是坚定不移的方黑,此文从这里就可以直接忽略了,或者当个笑话听也行,建行行长说“银行是弱势群体”时,不连总理都被逗笑了吗?
尝试论证“方舟子究竟是不是弱势群体”之前,先和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弱势群体”的社会学定义,如下: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
北京师范大学李实教授提出了如何界定“弱势群体”的三大标准:
按经济学标准,弱势群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徘徊在贫困线边缘;就业不稳定,容易失业;工作条件恶劣;缺乏社会保障等等。按社会学标准,则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融合度等特征,比如一些职业虽然收入高,但缺乏社会尊重或者“难登大雅之堂”,从业者觉得被社会边缘化;再比如很多大城市的“城中村”,居民和外界缺乏沟通,语言、文化等也不相容,心理上有孤绝感。按照政治标准,则涉及个人的权利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是否受到社会的歧视等等。
一、国人争当弱势群体
企业说这里再补充下近年来社会对待“弱势群体”这一标签微妙的心理变化,引自铁血论坛:
以往有人被称之为“弱势群体”,便会觉得自己矮人一截,为此,很多人奉行的是“不食嗟来之食”,一肩挑起千斤自己来承担,挺起胸膛当“强势群体”。
而在现今的社会里,有一种现象很奇怪,人人争当“弱势群体”。人民网做的一个《谁是弱势群体》调查显示,农民工、大学生、小商贩,甚至在国企、外企有着固定工作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们,有车族、大学教授、医生等纷纷自称为“弱势群体”。
一个被媒体称作为崛起、强大的中国,为何社会中会有这么多弱势群体呢?除了部分人矫揉造作、贪心不足,其实有相当深刻的现实原因:
要知道在目前中国,国人就业不稳定,收入不高者,缺乏社会保障,缺乏社会尊重,心理上有孤绝感,受社会岐视等等行为比比皆是。可以说除了一些享受特权之外的群体之外,你到街头,随便抓一个人来问,皆会有符合上述条件者。
以此来看,只要方舟子愿意,他就可以将自己划入到广大“弱势群体”中去。不过方先生在做的,更多是一肩挑起千斤自己来承担,挺起胸膛当“强势群体”。
二、方舟子是一个人在战斗
前文已经介绍,“社会融合度”也可以作为界定“弱势群体”的一大标准,而方舟子这人出道20年,除了得罪人几乎就没干过别的事,官员、学者、砖家、叫兽、艺人、气功大师、西医大夫、中医郎中、节目主持人、知名青年作家、大企业高管/创始人、山寨英语老师、跑海外的教主、住深山的大仙、上电视的伪科学妄想家、各行各业各领域他就没有不遭人恨的,连一直支持他的中科大母校校长都打进去了。他自个儿自我感觉良好腰板一挺胸脯一拔,学着萧峰样子撕开衣襟向着山谷大喊一声虽万千人吾往矣,实践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可造假者和利益群体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对方舟子恨之入骨,恨不得寝其皮,饮其血,食其肉。骗子们瑟瑟发抖后也发现面对的敌人只有方舟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体制。于是,他们肆无忌惮向其发动了疯狂反扑。
1、肉体上的
2010年8月29日18:19分,方舟子在新浪微博中透露,他下午遭到歹徒袭击受伤。该微博以方舟子的爱人名义透露,方舟子刚刚遭到两名歹徒的辣椒水和铁锤袭击,受轻伤。
9月21日,方舟子遇袭安告破,主要犯罪嫌疑人肖传国因故意伤害罪在其参加学术交流时在上海浦东机场被警方抓获。9月25日,华中科大及协和医院宣布已完成解除肖传国职务的相关程序。
2、传播工具上的
a、《新语丝》
《新语丝》网站由方舟子等海外华人于1996年创办,由方舟子和其他一些志愿者管理,但该网站可谓命途多舛,遭屏蔽的频率并不是三两次,而是经常性的。
《新语丝》网站不得不把它的镜像点从https://xys.dxiong.com/一直不断翻新到https://xys7.dxiong.com/(注:最新的已经是http://xys8.dxiong.com/),还同时建立了内容相同、域名却不一样的《新语丝》镜像点,以对付监管部门不断地追踪剿杀。
b、微博和博客
2014年10月23日,媒体发现,方舟子发布的一篇名为《打假周小平:梦里游趟美国控诉美国罪恶》的文章所有链接在一夜之间全部失效,接下来,方舟子在各个平台上的微博以及博客全部被注销。网络意义上的方舟子,就这样被“枪毙了”,死得非常彻底。有大V评“惹上周小平,方舟子‘政治上太幼稚’”。
据悉,在被中国互联网驱逐出境的第二天,方舟子在他新开的twitter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总有一天我终将归来,不管以什么方式,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可悲地无可奈何地深爱着这个多灾多难一点也不可爱的民族。
究竟是什么人“战斗力”比方舟子还强?企业说这里简单介绍下背景:
周小平,网络知名青年作家,代表作品有《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你的中国你的党》、《美国人对华文化冷战的九大绝招》等。2014年,在受到某位大人物的接见后,周小平写作《梦碎美利坚》,对美国的民主制度和生活方式大加批判,称“美国梦”已碎,而“中国梦”正当时,吸引了方舟子的关注。在《打假周小平:梦里游趟美国控诉美国罪恶》中,方舟子称周小平只是梦里游了趟美国,就信口开河控诉美国的罪恶,并列举数据,对周小平文中所说发生在美国的事情,逐条进行了驳斥。
3、个人声誉上的
对于“声誉”这么虚无缥缈的东西,要讲清楚它是如何被损害的难度确实很大,尤其方舟子主要呈现的又是一个攻击者的姿态。那怎么办呢?
好在中国人有个特色,在对一个人“盖棺定论”时,主要不是看他对社会有什么重要贡献,而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其人品及动机进行分析,这就有点像过去的“出身论”了。实际上,方黑的反攻也是这么做的,而方舟子本身的一些行为,也在加强外界的这种质疑。
有关方舟子的一些谣言,《揭穿造假者及其利益集团污蔑攻击方舟子的谣言》这篇文章中已经有较为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具体解释了,这里主要谈三点:
质疑方舟子打假动机
有人认为方舟子部分打假是出自泄私愤、争输赢、甚至存在利用打假来打击民主人士的行为,这样的“假打”失去了科学理性,纯粹是为了抹黑对手而打假,而方舟子那未知真假的“质疑”,就直接变成被打者既成事实的罪名。这就有点类似新时代的文革,让人是细思极恐。
案例:方舟子打假韩寒,先设定韩寒是“代笔”,然后再找证据佐证。
质疑方舟子经济来源
典型如“方舟子是美国孟山都在中国宣扬转基因的推手”及“方舟子安保基金用途不明”。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解释了,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了解。
抓住方舟子打错的假不放
对于方舟子这样一个专注打假10多年的斗士,最大的危机不在于敌人,而在于自己,只要一次或多次打错假,多年声誉就能毁于一旦。而事实证明,方舟子确实不是完人。
刚好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就是专门讨论“方舟子打错了那些假”的,网友提供的案例包括“鲁若晴事件”、钟南山“灰霾/雾霾致癌”事件、韩寒代笔事件等等。尤其是韩寒事件,企业说认为不少人因此对方舟子是由粉转黑,加之方舟子从来不道歉,甚至在质疑被澄清后,也不出面帮被质疑者说明一下,给外界造成了心胸狭窄的认知,这里摘取肖舜旦《我看方舟子之漏》中的一段话:
方舟子作为一名声名赫赫的“打假”英雄,曾经一直让人尊敬……虽然他的“打假”,一直争议很多,但我以为尽管他的为人作派有些另类、偏激,但作为一个正直的嫉恶如仇的的知识分子,他的立场是不容怀疑的。他的“学术”打假无疑是一件对当今中国功德无量的大善举,可以垂诸史册。
但“方韩之争”后,感觉到此次方舟子的作为过于剑走偏锋;而且,“作战”方式也并不很符合君子之道。很多情况下,显得片面、执拗、纠缠,甚至“科学”得不讲“文理”。统观迄今为止的许多表现,其动机有许多令人失望、怀疑之处,也暴露出他的许多人性之“陋”。
虽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性之陋,谁都难以避免;但是,我在方舟子身上察觉出来的诸多“陋”点,还是让我极其失望,让我越来越感觉到他心灵中的许多狭窄、庸俗的东西,以及许多极其可疑的自我炒作动机,这些“陋”点,绝不是一个君子斗士所应有的。
三、被误解的方舟子
在方舟子被打、微博博客全部被封,突然遭遇“蒸发”后,一批反对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们或许看错了方舟子,原来方舟子身后并没有什么大后台大领导,原来方舟子也不过是随意被屠戮的羔羊而已。由此对方舟子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企业查询宝并未查询到方舟子有注册公司
连反对者都被感化,那方舟子肯定是吸引了一众支持者,现实情况显然没这么美好,如图:
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喜欢方舟子,不喜欢听真话?对其为人处世颇有微词?方舟子侵害了其利益?从“有以教我”对仇视方舟子的素描图中,我们或许可以管中窥豹:
有污点者。自己有若干行为不端事件,自己惴惴难安。担心丑事朝夕泄漏,利益不保。此部分人的逻辑是自己屁股不干净,就不能说他人脏。由此,因为某人说过谎,就被剥夺了谈论真相的权力。自己有若干罪恶,因此真相面前已经自宫。眼见别人对真相执着,则莫名火起,大加挞伐。
利益相关者。市场经济推行三十年,创造无数财富,也创造了无数利益团体。文学这个圈子从来都是是非多发之地,从来都是名利场。如今,写作、出版、发行、炒作早已形成庞大的利益链条。利益前端的人事发,影响整条链条上的利益人。更不用说链条末端同为受害人却早成受虐成习、是非不分的终端消费者。
无聊者。国人微观看热闹的积习由来已久。民国作家多有揭露,鲁迅对此愤恨尤甚。既然无聊,对真相绝无追求。根据自己喜好,嬉笑怒骂。网络成为垃圾场,像无聊人嗑的瓜子皮,扔的垃圾香蕉皮,遍地皆是。一部分中国人评人标准无真假善恶美丑之分,合群却是一个重要标准。不合群的真相揭露者,成为一部分人的憎恶对象。
随着事情的延伸发展,这三类人已经发展成疯狂反扑方舟子,疯狂仇视真相的小丑。
说了这么多,企业说其实想要表达的是,方舟子可能确实不完美,偏激、小心眼、好胜欲强、有仇必报、死不认错,甚至被质疑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公权和私权。但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了方舟子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无论是他在站在传统糟粕的对立面,还是他的科普及打假文章让我们增长了见识。我们应该正视这些成果,并给与方舟子应有的尊重。
最后引用“远山魅影”《方舟子和这个一点也不可爱的民族》中的一段话作为全文的总结:我观察方舟子逾十年了,见过太多对他的仇恨、谴责和诋毁。但我心底敬重他是一名真正的斗士,是打假的好汉。我知道现在的中国可能容不下这样执着的角色,但我期望几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后,人们能够回过头来公正地评价他的作用和价值,给予这位孤单的斗士以应有的称赞和敬重。不然的话,我也会觉得中华民族真是一个可悲的民族。
是的,谣言止于智者,而荒谬则行走在无知与怯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