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两个月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承诺吧,特斯拉未来将更加烧钱。近日,特拉斯提出收购太阳能板安装公司SolarCity,华尔街日报22日评论称,而这一收购即使对最乐观的硅谷投资者来说,也超出了产业方面的逻辑。

烧钱机器特斯拉的新收购 SolarCity烧钱更凶?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4月底曾允诺,将停止“烧钱”行为,转而开始关注利润收入问题。特斯拉究竟有多烧钱?根据对特斯拉年报的分析,过去四个财季特斯拉销售额中的一半都被用于各种花销。来自路透社的数据分析则表明,尽管从2014年开始特斯拉已经着手压缩高级电动车方面的平均维保成本,但是相关费用依然是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公司的2倍以上。

特斯拉收购SolarCity超出了产业逻辑
而如今,特斯拉正要收购的,是一家更为烧钱的公司——SolarCity。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数据,该公司每通过销售获得1美元,就要相对应地花去近6美元,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无底洞。资本市场似乎也已经明智地“用脚投票”:今年以来,Solarcity的股价累计下跌达58%。
特斯拉或许正在饮鸩止渴。

烧钱机器特斯拉每股盈利一直不理想
无论是中国的O2O平台进行的私募融资,还是特斯拉这样的新风口巨人在公开市场上的融资,背后都是资本市场的逻辑而非商业伦理的逻辑。前者以预期、升值、套现为主要逻辑;后者则注重价值、盈利和分红。这两套逻辑并不必然存在资本市场和实体产业的界限之分,打车平台大补贴战的“羊毛出在猪身上”就是一种典型的资本市场逻辑,而资本市场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则属于商业伦理逻辑。这两套逻辑也不存在孰优孰劣,新产业前景光明但尚未盈利,甚至尚未有成熟产品,必须靠资本市场的逻辑进行支持才能成长,难以想象特斯拉这样的企业离开资本逻辑将如何生存。
但是,在资本市场逻辑下,特斯拉本身难以免除不断扩张、不断“造概念”来博取市场青睐从而抬升股价的冲动;如此一来,扩张就不再仅仅是偶发现象,而是该逻辑运作的必然结果。从宣传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突破,到吹嘘一款汽车“能很好地浮在水上以致足以暂时变成船”,再到似乎永无止境的收购和入股,特斯拉在不断砸钱进行技术开发和所谓的战略投资的同时,也必将抬高自身的成本,而抬升的成本又成为其进一步融资需求——继而又引发扩张需求——的原动力。在这样的循环之中,特斯拉规模不断膨胀,市场份额也趋于上升,但却无法引致商业伦理逻辑下的最终目标——盈利。

停止烧钱? 特斯拉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在美国经济复苏减速和英国退欧已经到节骨眼上的背景下,全球资本实际上正在逃离风险资产,从金价的升高这一点就足以看出避险需求的旺盛。在这种背景下,资本逻辑才有所减弱,才开始进行更为理性的反应。加上投资者既无法理解特斯拉进行这项收购的逻辑何在,又担忧对标价太高,该收购消息已经导致特斯拉的股价下跌11%。但愿Solarcity的今天不会是特斯拉的明天。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