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柞镇:“增收五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党员干部”带头跑,大伙致富有奔头
“以前我们村没什么赚钱的来路,党员干部们后来针对村里产业优势创办了合作社,现在我们的收入可观的很哩!”7日,家住芦柞镇圩子村的刘向前大爷向记者说起村里的变化就合不拢嘴。
近年来,芦柞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径,助推村集体经济大步发展,乡村振兴有了产业新依托。
“支部领办合作社”法。发挥村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
“我们任河湾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本村果蔬种植传统优势、本土专家的专业技术优势和在外从业人员市场环境优势,种植蔬菜大棚170余亩、冬桃300余亩,村集体实现年收益5.1万元。”任河湾村党支部书记任传军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镇23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村集体实现增收35.17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个镇结合发展实际情况,组织先进村、后进村结对帮扶,每月开展座谈交流,推动资源共享、互帮共进。如斜沟村结合实际,积极帮助大杨树村引进肉鸽、水貂等特色养殖技术和项目,拓展集体和村民收入途径,促进大杨树村摘除“软弱涣散”帽子。目前,已结对帮扶3对,帮助3个后进村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万元。
独木难支,众志成城 。这个镇为了尽快实现全产业快速发展,还不断创新举措,深入探索实行“抱团发展”法。
打造“区域化”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先行村抱团周边一般村,打造村集体经济增收利益共同体。如圩子村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分享发展菊花、玫瑰等特色种植经验,带动工作区周边各村发展鲜花种植、多肉养殖、莴苣种植等特色种植项目300余亩,增加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
塑造品牌力,才有竞争力。品牌发展是王道,这个镇还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创建,通过品牌效应提升合作社知名度,增加集体和群众收益。如吕皇路村锋先种植专业合作社叫响“锋先”自有品牌,种植的娃娃菜、香芹、稻米精准对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向永辉超市、易初莲花超市、盒马鲜生等批量供货,年可实现亩均收益5.5万元以上。
项目为王,促进产业落地。芦柞镇在引导村庄利用空闲宅基地、闲置土地等资源优势的同时,引进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项目,做强做优村集体经济。
任河湾村通过宅基地改革试点,利用2.64亩连片空闲宅基地有利条件,争取全镇30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建成占地面积1650余平方米蔬菜保鲜加工冷库,为村集体年增收3万余元。
“我们将始终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龙头,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利用好芦柞镇的产业优势,在做大集体经济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思路,为全县高质量发展贡献芦柞力量。”芦柞镇党委书记张西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