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科协高度重视科普工作,不断健全科普工作机制、优化科普阵地,持续擦亮“无止境·棣科普”品牌,科普工作实效明显提升,有效支撑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县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示范县”,自2004年首次成功创建至2025年底,将连续21年蝉联“全国科普示范县”。

优化顶层设计

构建科普工作新格局

强化组织保障。将科普工作纳入县“十四五”规划、年度重点工作,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科普工作汇报、专题研究科普工作。调整充实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办公室工作细则,确保科普工作规范高效运行。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圆满完成中央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5个、省科普示范工程3个、省科协试点工作3项,成功承办省科协助力创新驱动发展行动—无棣县现代海洋渔业协同创新基地现场培训会议。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出台《无棣县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无棣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确定了针对“五大”重点人群,开展“五大”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四大工程”工作任务,为推进科普工作走深走实提供政策保障。建立考核奖励机制,持续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评选表彰活动,出台《“棣州英才”选拔管理办法》,每月给予“棣州英才”500元人才津贴,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强化经费保障。将科普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近三年,县财政分别拨付经费162万元、191万元、306万元,实现了县级专项科普经费逐年递增。出台《无棣县科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每年开展科普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确保专项经费发挥实效。

夯实工作基础

激发全域科普新活力

完善组织建设。县科协、12个镇街科协按期完成换届,县科协产生挂(兼)职副主席6名,其中“三长”5名,12个镇街全部由副书记兼任科协主席,同时吸纳了分管科教文卫的副镇长(主任)、“三长”兼职科协副主席或委员。积极发挥“三长”作用,不断扩大基层科普覆盖面,发展科技辅导员696名,实现全县所有学校科技辅导员100%全覆盖。成立农技协联合会,下设组织13个,均入驻智慧农技协平台。完善阵地建设。积极推动科普场馆建设,建成全市面积最大、功能最完备的县级科技馆,先后建设特色科普文化广场4个,镇街、村(社区)、校园科普馆8个。围绕特色品牌和主导产业发展科普教育基地,先后建设省级科普教育基地5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6个。全县67所中小学全部建有科技活动室,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配备各类仪器设备9万余件,创成山东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5处。完善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出台《无棣县科技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制度》《无棣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褒奖激励制度》,广泛发动各领域各行业注册科普中国科普员,将科学、准确、权威的科技资讯及时传递给群众。

有效整合资源

提升科普工作新成效

整合科普载体。线下,推动各类科普活动场所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商场、车站等阵地融合,每年组织开展应急科普宣讲、科普电影下乡、科学知识普及等活动200余场次。线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大众媒体建立科普渠道,每周在《无棣大众》、电视台刊播科普信息1次以上,并不定期通过无棣微科普公众号、“无止境·棣科普”微博等发布各类科普知识,确保把科普服务送到广大居民身边。整合科普力量。将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与网格员队伍结合、与“全科大网格”工作融合,科普中国信息员注册人数7877人,使用和传播科普信息10万余次,科普中国APP优质科普资源和省科协每日科普知识得到广泛传播、推广应用。发挥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作用,每年举行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周、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性、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覆盖全县常住人口80%以上。整合科普资源。持续开展“流动科技馆进校园巡展活动”,实现全县镇街中小学全覆盖,受益公众达8万人次。联合省、市科技馆来棣开展科普特效影院、科普大篷车、“球幕电影”科普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受益群众3万余人次。争取省级科普资源,建成山东省校园流动科技馆水湾镇中心小学科技馆,配备展品31件。建立县级科技馆展品资源联动共享机制,捐建、助建镇级科普馆1处、校园科技馆3处,形成县-镇-社区-学校为架构的全县实体科技馆建设体系。(张青山)